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
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
夏日的第一天,一起跟随《桂子山赋》
穿越百廿风雨,一览桂子芳华
体味传承之不息、文化之不朽、校魂之不灭!
点击观看《桂子山赋》朗诵
《桂子山赋》特等奖作品
桂子山赋
段维
丹桂纷纶,金风浩朗。山峦培秀蔚之材,芹舍起晖盈之象。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1】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昔昙华衍以芳林【2】,今大业固于厚壤。三楚企瞻,万流颙仰。博闻教益纵才情,厚德化人为宗匠。其教渊深,其化遐广。乃异其高未及嵩岱【3】,誉竟崇隆;险不若华衡【4】,气何瑰壮。
欣其碕岭层巅,峙百年学府;桂林密匝,隐万卷芸编【5】。趁朝霞暝霭,当选胜凭阑。戗脊飞檐【6】,若赋金乌之翼【7】;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8】。漩方之水其宝已见【9】,古澹之楼斯文与传。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10】感先贤闿拓,后学殷繁。于是汇类两江,萃三源而共奕【11】;出乎横渠四句【12】,扬丕训之八言【13】。同声相应,同脉相牵。犹是深根茂叶,遂成远业殊观。
粤若科技与人文并举,中体与西用兼收。懋建五育,深耕一流。政源惠垄上闾间【14】,阐其大治之理;文学秉风端骨正,壮我复兴之猷。卓尔学科,应人工智能以长策;炜然教育,兴生态文化于遐陬。循大爱无疆,以生为本;自强不息,求实相俦。【15】修齐凛律己之思,不虚晷刻【16】;学术倡孚人之辩【17】,共谱春秋。鲁殿灵光相递【18】,燕台盛事堪讴【19】。云瑞气贞,桂山擎学派之帜;蛟腾凰起,时隽集宇寰之优。然心摹魏晋,志渺伊周【20】。大学非大楼之谓,大师为大学之桴。【21】由是金玉振,绮靡休。文心挚,翰墨遒。此名山之彰于名士,而名士亦受其鸿庥也【22】。
至若五季飞英【23】,一山竞秀。鸿泥沃以春华,桂木荫其暑昼。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气类非孤,感通不苟。问鳌头孰先,自雪案无垢。泽被夭夭之李桃,播为熠熠之星斗。离巢雏鸟,九野当思;破雾灵鲲,北溟何囿。明哲必滋于锦心,芳声奚止于绣口。当驭华中扫霾之颰【24】,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25】。
灿矣哉!山之为祥,岂在高峻;水之为善,不在幽深。与其思蓬莱之杳渺,何若承桂子之淋涔【26】。尔乃学高为师,标乎其范;行敏为训,尚乎其心。是焉师道启万流以宏旨,学门扬三立于青衿【27】。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28】。惟大学同焕其纲,江山永固;大师不失其义,日月共吟。散今日桂华之子,彻有年国士之音【29】。于斯泰兮!霁峰放怀而皓皓,金粟流韵以歆歆【30】。其势巍峨兮,长萦嘉气;其馨深赜兮【31】,永奉甘霖!
(赋依《词林正韵》)
注释:【1】黄鹤:喻贤才、大才。唐代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潜虬且深蟠,黄鹤飞未晚。”在本文中也可理解为黄鹤楼,乃历代文人雅士荟萃之所。月殿:即桂殿,亦称广寒宫。书香抟月殿之风,亦有寒夜苦读之意。【2】昙华林是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文华书院所在地,华中师范大学一百二十年历史中其主要办学地集中于昙华林和桂子山两处。【3】嵩岱:指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4】华衡:指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5】芸编: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故称。宋代陆游《夏日杂题》诗之五:“天随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细香。”【6】戗脊:又称岔脊,是古代中国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对垂脊起支撑作用。华中师范大学一、二号教学楼即为歇山顶建筑。【7】金乌: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用为太阳的代称。汉代刘桢《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 清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绝句》之二:“烛影摇红人未散,金乌腾彩已三竿。”【8】锦瑟之泉:指学校中心广场上的音乐喷泉。【9】漩方:或圆或方形态的水流。见《昭明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 纪晓岚《荷露烹茶赋》:“沸声乍起,滑流圆折之珠;水气潜濡,润滴方渚之蛤。”【10】华中师范大学精神被概括为:忠诚博雅、朴实刚毅。审克:犹审核、察实。
【11】三源:华中师范大学由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三校相继合并而成。奕:光彩也。
【12】“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3】丕训:重大的训导,这里借指校训。华中师范大学校训为:求实创新、立德树人。【14】政源:为政之本源。这里借指我校的一流学科“政治学”。垄上闾间:指我校政治学之特色,即“田野政治学”以及正在成长中的“社区政治学”。【15】湖北高校中一直流传着“爱在华师”之说。章开沅先生总结校魂为“大爱无疆”,邢福义先生凝炼校魂为“自强不息”。【16】晷刻:日晷与刻漏,乃古代的计时仪器。后用来指时间、时刻。宋代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窥观坐穷晡,未觉晷刻淹。”【17】孚人:服人、使人信服之意。【18】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因以“鲁殿灵光”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19】燕台: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20】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这里借指追求高官厚禄。【21】梅贻琦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曾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桴:本义为房屋的二梁,又指屋脊(《说文》:栋名。《尔雅·释宫》:栋谓之桴。《注》谓屋脊也。《班固·西都赋》: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这里借指关键、核心、灵魂之意。
【22】鸿庥:犹鸿荫。《宋史·乐志十五》:“明君钦翼承鸿荫,亿载御中区。”
【23】五季:指春、夏、长夏、秋、冬季节,契合武汉气候。
【24】颰:疾风也。唐代卢仝《月蚀诗》:“封词付与小心风,颰排阊阖入紫宫。”
【25】龙岫:《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这里借指龙宫。
【26】淋涔:水流滴貌,这里取润泽之意。唐代顾况《游子吟》:“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27】三立:亦称“三不朽”,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青衿:本指青色交领的长衫,亦可借指学子。《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28】圭金:圭,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金,本是贵金属,后代指钱财、货币。
【29】有年:即丰年。唐代包何《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
【30】金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宋代范成大《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舣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31】深赜:深奥精微。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
作者简介
段维,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教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心潮诗词》评论版主编。
朗诵者简介
李涛,华师电教系1989级,校广播台播音员,武汉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先后主持过武汉广电经济、法制、娱乐、谈话类多档知名节目,配音专题片100多部集在央视国际、体育、科教频道播出,现任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全报道》节目主持人,湖北省播音主持专业高级职称水平能力测试评委。
何方,1987级华师音乐系声乐专业本科、校广播台播音员。湖北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全国普通话大赛湖北赛区第一名、十佳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汉派小品喜剧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多所高校特聘有声艺术语言教授。开创了“湖北台远距离直播之先河”,曾受到秦基伟、程思远、热地、邓楠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其多件朗诵作品荣登“学习强国”平台。
王国栋,华师教育系1992级,校广播台播音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原武汉广播电视台《江城警讯》、《警方30分》制片人、主持人。
高洁,华师英语系1992级,校广播台播音员。武汉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先后从事新闻播音,主持过《科技之光》《生活全报道》等栏目,通过了中央电视台出像资格考核;参与了全国两会报道,世界院士大会等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多次获得武汉广电优秀播音主持人提名,并入选湖北省播音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评审专家。
笔下生花 挥毫着墨
桂子山赋
书写着桂子山的故事
诉说着华师百廿记忆
来和小诗看看
这篇《桂子山赋》的相关评论吧!
桂子香远,情深可赋——评述72号作品《桂子山赋》
赵 薇
骈赋一道,贵在阴阳谐而骈俪生,章句韵而诵吟美。此体作好极难,需情景相融,叙议恰当。典事裁取,字辞调度皆考功夫。至于章法句式,文脉气度,总需才气与胸襟高阔者能办。
观此篇骈赋(编号72),分五段行文,章法严谨中有巧意。开篇段兼入题、写景、设问之效。凡文章者,首重开篇。或雍肃气、或龙象势、或才子风,诸般手段,总需切题紧要,引人入胜才好。该篇首段以“丹桂纷纶,金风浩朗”紧句一骈起势,紧句仄收发韵,读之气壮,且直笔入题,亦见心性。随后接长句、隔句。两骈之中,远近之景,褒扬之意尽揽。尤隔句一骈,“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颇有才子韵味。其中“色、香、风、光”聚一骈之中,使人神往。其后复以紧、长句式,使桂子山与师教相契,以议护景,回旋不离。再以隔句设问收段——“乃异其高未及嵩岱,誉竟崇隆;险不若华衡,气何瑰壮。”此一骈,工齐而不失文气,以文赋法入骈体中,且于此设问,正是“欲使人高诵,必使人究奇”之法。至此开篇百字,气度才力跃然纸上。
其后二、三、四段,可总计为腹容大段。骈体腹中,当虚实相间为佳。虚者,议、慨、论也;实者,景、物、事也。此篇腹中三段,正合于此。腹段数百字中,夹叙夹议,关景关情。既有具体景观铺写,亦有四季分画描述;既有优势学科展望,亦有校训巧融于中。三段层层相叠,尽展虚实之妙。个中细实处,非对华师有极深了解者不能为也。如“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以锦瑟谓泉池,初看不理解,细考方知此音乐喷泉,每有泉喷则有校歌起。另华师大之博雅广场及其双狮石像,与华师精神之“忠诚博雅,朴实刚毅”融入极其自然。此类高度概括语与景观最难相契,非有深切之情感与雄厚之笔力不可。如“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此两骈读之朗朗,其意也深,其景也切。尤“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一骈,若摘出悬为公房门联,亦可即当,可谓精警。
随后第三段紧扣华师重点学科,如政治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包括人工智能、生态环境科学等,皆华师所擅。此段以学科为叙,以学风为论,两相彰益,颇有佳句。校魂之“大爱无疆,自强不息”亦有表述,使“爱在华师”溢于笔端。此段借梅贻琦先生“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亦颇恰当。随后以“此名山之彰于名士,而名士亦受其鸿庥”之古偶句回点主题,很见功力。此段之“修齐凛律己之思,学术倡孚人之辩”颇富哲理,骈字也工。
第四段则分季描景以表桂山,用才子笔法以添文采。且有对华师学人之殷殷期望,饱含情感,不乏感人之句。若“霜梗砥夫子之行,琼花沁谁人之袖”“离巢雏鸟,九野当思;破雾灵鲲,北溟何囿”“驭华中扫霾之颰,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此数骈既有意气风发志,亦兼情深意切语。至此腹中三段,一拍三叠,焕然成章。腹容之中,颇见作者匠心。细而不碎,实而不冗。着眼于学科与学风,使桂子山景与华师精神相融无间。而于具体人名事迹并不着力,此正作者用心处。骈赋要旨在情在景、于质于文。本次所征,非为校史,亦非大赋。若作罗列,百二十年间,可书者不可尽,岂数百字可得。若作分取,难免偏颇。故从大处下手,论而不著,不为罗列所拘,实为最佳之法,亦先贤所用。观昔之骈、律名篇,鲜有取百年内之人名而作罗列铺陈者,皆以提炼其精气内核为事。如此下手,则更易突出要点,使通篇气脉不散。篇名桂子山赋,自当以山为核,以教为主,更应如是。
随之第五段尾结,此段前有数骈做渡结之用,并对首段之设问有水到渠成之解答。最可贵者,此段对师教师道之崇高理想有所阐述:“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人人皆可为尧舜,乃孟子所倡,虽世上难以实现,但作为授业解惑之师者,应不可忘,亦不敢忘。此篇作者能笔触于此,也足以撼动师者之心。另作者对读书之本质有深刻理解,如“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这一骈句,读之令人深思。及后又以饱含期望之语作骈,“惟大学不愧其名,江山永固;大师不失其义,日月共吟”。此骈既为寄望语,也与上段“大学非有大楼之谓”相呼应。意境至此,本已为臻,然作者又曰:“散今日桂华之子,彻有年国士之音。”此一骈将作者对华师大之真挚情感表露无遗。最后,作者以兮调骚体句式,对桂子山发出无比崇敬的赞美。兮调句本长于抒情,在真情流露之下,尤其动人——“于斯泰兮!霁峰放怀而皓皓,金粟流韵以歆歆。其势巍峨兮, 长萦嘉气;其馨深赜兮,永奉甘霖!”如此在儿女对母亲一般的感念中,于朗朗韵声中,全篇收束。于焉,文章尽而意不休,正是其渊无尽之诣极。罢而掩卷,惟默默而已矣。
故章法与立意而言,入题精准,不散不乱。以桂子山为内核,敷以华师精神,衍有教风学风,展示学科成果。层层推进,并重于人文风物。且首尾相衔,虚实相宜,夹叙夹议中,如画卷徐展。如此章法立意,已尽得精气神三昧。
至于技法细节,此篇也颇精擅。句式而言,壮、紧、长、隔、且兼古偶,诸般皆具。并能以句式之长短调度,而控衡韵声疏密。凡隔句皆守马蹄,凡韵字皆精心选择。所用《词林》,乃中古音一脉。其中韵字,若不以精选,则恐有虽不违韵书,然今人读之不谐之弊,此古今音变使然。而此篇用韵字,多选古今读音相差不远者。如此用心,即可畅诵全篇,不使韵声中绝。此一点,常为当今诗赋者所轻,以为循以韵书选字,即为押韵。若今人皆能中古音,此举无差。然今之常人,多以国语、方音诵诗赋,若古今音变较大,读不押韵,则徒有押韵之名而已。故权衡中取,实为当今韵文押韵之要点。由此观之,此篇作者,不仅选韵兼顾古今音变,且有虚词入韵句又颇妥帖,确为使韵老手。如此选韵用韵,必有难度,自需才气支持。
至于骈字功夫,“自然”为尚。今人多推词性之法,而古则有虚实死活之变。此篇骈对,灵活而不呆板,既守结构一致之要,也有虚实活用之灵动。一骈两句,最忌合掌踏步。此篇少有此弊,多见上下起合,流水做骈之句。而骈体之虚词使用,乃诗句与赋句之根本区别。此篇虚词很是广泛,深得起承、因果之要领,故能造句通达,一无滞碍。
至于声律平仄,其节奏点与句脚,多是平仄相对,甚是严谨。偶见两句节奏点仄仄相对者,亦有上去入声调之不同,此乃谋“上、去、入变化相对”之古法,此法于唐宋骈赋、律赋中极其常见,乃承于未有平仄之称谓时,六朝四声相对之法。是故声律流变与使用之细节,诗词与赋体之不同处,亦不可不知。赋本高诵之章,除平仄声调外,尤需协调声、韵。汉字本“声、韵、调”三者,平仄仅“调”而已,若平仄协,而声母、韵母相冲突,也必然拗口难读。难诵之赋则不为赋矣。此篇此点很是考究,“声、韵、调”颇为和谐,几无难诵之句。料作者也是深谙“八病”之原理者。
骈体之篇,无论骈文或骈赋,皆有用典,此篇亦然。所选之典,即契情景,也符文华。如“喷珠溅玉”句,即选“漩方”之水用典,以喻华师珠玉之才,很是巧妙,也见博学。又“横渠四句”与校训相融恰当,颇有匠心。其余如“鲁殿灵光,燕台盛事”“鳌头雪案”等典,虽然常熟,然字句清雅,也不可轻。此篇用典不为多,然也恰到好处。山景、教义之章,若引典过多而使“喻比”过重,则必使人思散,而不利文脉凝聚。一如名厨选材,益精毋滥。此中尺度,惟手熟可知。
再有炼句选词,总各家手段不同。此篇考来,凡用词皆有出处,不引歧义。通篇无一僻字怪词,以常用字,作锦绣文,此真才子之手段。古今名篇,无论诗文,自唐宋以降,未闻有以怪僻字而成传世之篇者。才如子安、苏轼者,篇如《滕阁》《赤壁》者,孰言有一字不识?惟以寻常字,方见真功夫。僻字之误,在自断气脉,使文不畅,人不解。凡为作家,不可不慎。另此篇所用字词,除虚词外,相近者几无重复,此处也可见作者用心之细腻。称其为佳作,自不可少精警之句。此篇算来,不在少数。如“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修齐凛律己之思,学术倡孚人之辩”“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当驭华中扫霾之颰,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惟大学不愧其名,江山永固;大师不失其义,日月共吟”“散今日桂华之子,彻有年国士之音。”凡以上种种,或说理精切,或文采见长,或气度雍容,或情景两宜。选为精警,应无不当。
综合而言,此篇骈赋立意高远且具深度。切题紧要,章法严谨有序,技法纯熟老练。行文气势与才情兼具,亦不乏雍容气度。且于华师之景观风物、学科学风、人文精神上极其了解,如观指掌,著有大功夫。全篇情感真挚,饱含对桂子山、华师大之爱戴与尊崇。总之文采富瞻,兼有饱满之情。如此之章,推为此次征文诸篇第一,料可足当也。
2023年2月20日
人杰地灵,桂芳文曜——评段维教授的《桂子山赋》吾作为这次《桂子山赋》大赛的终评专家,细读了入围的全部作品,整体感觉良好。而读到72号作品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根据盲评规则,吾向终评专家组提交了审评意见。待终评结果汇总公布后,方知悉72号作品是段维教授的参赛征文(简称“段文”)。段维教授与吾因诗而结为契友,他是知名学者和著名诗人,能写出漂亮、超过常人的文学作品不足为奇;但在被誉为古典文学皇冠上明珠的辞赋方面,写出了专业性、文学性、思想性兼具的上乘之作,则彰显出他渊博的学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人感怀敬佩。因上乘之作的魅力和评审规则的要求,促使吾不由自主地反复阅读吟诵斯篇,并拾笔将审评意见从技术性、文学性、哲学性三方面扩充成文,以慰己读美赋之畅意。
段维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旧体诗人和诗词研究专家,对辞赋技法之绳矩自然是谙熟于心的。其骈体《桂子山赋》所选用的是词林正韵,没有过分拘束自己;同时还注意了段落平仄韵的交替转换。句式上亦颇灵活,采用了紧句、长句、隔句、壮句交替叙写之方式,显得疏密有致,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力避句式的单一呆板和拥挤淤塞。其句中声律颇为严谨,注意了节奏点的平仄相对,个别专有名字力避“平平相对”,偶尔的“仄仄相对”也尽量遵循仄声分上、去、入而错开相对的六朝之例。句中对仗也十分严谨,基本上没有采用似是而非的所谓“宽对”,且运用“借对”十分巧妙。最值得一提的是,开篇以虚实结合的笔法来切题,立意开宗明义与表达文采斐然二者的有机结合,使行文显得自然而灵动。其后有关人文环境描写,一流学科及未来前沿学科的例举与阐释,自然环境的描绘,俱是层次分明,衔接有序。在前述做足功课的基础上,结尾部分进行了思想理念升华,并对华中师范大学的未来寄予高度期许。这个层面,是能够让众多辞赋高手一较高下的竞技舞台。如果说技术层面靠硬功夫取胜的话,艺术层面则只有更多地依靠灵性领衔。首先,同样是骈句对仗,可以对得十分工整,但工整之中也许显得过于呆板。骈句高手会运用各种手法,让句子既工稳妥帖,又显得活泛灵动。譬如“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韵寄南湖,秋水鉴曦车之望”,其中“黄鹤”对“南湖”就采用了“借音对”,因为“南”读音如“蓝”,“黄”对“蓝”是为颜色相对。还有“是焉万流彰师道之宏旨,三立被学门之青衿”,其中“宏”读音如“红”,借音对仗“青”字。还有就是运用“重字”手法强化意旨。譬如“博闻教益纵才情,厚德化人为宗匠。其教渊深,其化遐广”,前后重复字落脚在“教”和“化”。还如“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两次重复强调的是“基”和“策”二字,这既是一种突出关键金句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强调核心词义的艺术手法。其次,开篇采用虚实结合笔法,在历代辞赋中并不鲜见,但段文设置悬念的笔法,却是独具匠心。譬如“乃异其高未及嵩岱,誉竟崇隆;险不若华衡,气何瑰壮”,这大约借鉴了传统小说或民间故事的叙述套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可以说,段文其后的文字,就是从多个侧面来回答自己创设的问题,这一段内容既是总领,又是伏笔。其三,如何在文章中嵌入某些不可或缺的概念与名词,十分考验作者的巧思和笔力。如果直接堆砌,显然会影响作品的文采和气韵。段文采用了比较巧妙的融汇技巧,几近于“化典”手法。譬如“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用简短的文字,借物寓意而又不着痕迹,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中师范大学精神交代出来。再如“政源惠垄上闾间,阐其大治之理;文学秉风端骨正,壮我复兴之猷。卓尔学科,应人工智能以长策;炜然教育,兴生态文化于遐陬”,以优美的文字,轻轻松松地将华中师范大学的三个一流学科“广而告之”,并提到了颇具前瞻性的人工智能与生态文化,而且赋予自己的独到见解。其四,丰富的想象张开了文字的翅膀,效果出人意料。譬如,描述华中师范大学颇有古建筑特色的教学楼和现代音乐喷泉,作者是这样运笔的:“戗脊飞檐,若赋金乌之翼;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将教学楼的“戗脊飞檐”想象成太阳插上了翅膀,把喷泉的水珠明喻为“喷珠溅玉”,将喷起的水线暗喻为锦瑟弦索,这就妙不可言了。在注重文学色彩的同时,段文也在意行文表达的科学性。譬如“戗脊”一词,作者在注文中标明:“戗脊又称岔脊,是古代中国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对垂脊起支撑作用。华中师范大学一、二号教学楼即为歇山顶建筑。”这说明作者出于学者的习惯与素养,对用词是否科学进行过考证。文学的想象可以似是而非,但科学则来不得半点虚伪;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值得提倡。其五,注重文辞气韵,浸润优美而又凸显豪迈。譬如“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这是少见的才子笔调。而像“离巢雏鸟,九野当思;破雾灵鲲,北溟何囿。明哲必滋于锦心,芳声奚止于绣口。当驭华中扫霾之颰,撷桂蕊而登蟾宫;乘海上吹浪之鲸,探骊珠而叩龙岫”,文采灿蔚之中充盈着侠爽之气。这次征文的优秀作品不少,但多数作品只具有技术和艺术层面的优势,而缺少哲学层面的升华。段文在三个层面的结合上,下足了功夫。歌咏桂子山,当然要契合“山”,但又要契合桂子山滋养的华中师范大学,这个就有一定难度了。如果仅仅契合了二者,还不能算是最优秀的作品。因为这两个要素完全可以也应该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来思考。譬如段文写道:“尔其学高为师,标乎其范;行敏为训,尚乎其心。是焉万流彰师道之宏旨,三立被学门之青衿。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既紧扣学校的师范性质,又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足见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段维教授所学的专业是“大政治”(本科专业是“政治教育”、硕博专业均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比纯粹的“文学”专业更具意识形态的认知优势。所以,“段文“在这方面还有不少佳构,譬如“于是汇类两江,萃三源而共奕;出乎横渠四句,扬丕训之八言”。这里的“横渠四句”,浓缩了张载《横渠语录》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又如“是焉万流彰师道之宏旨,三立被学门之青衿”,其中的“三立”包含了《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内涵。“立德、立言、立功”是历代仁人志士的自励与追求,在新时代仍有积极意义。再如“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是对教育的大思考,上升到国强民富的治国理政高度。而“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更是如警示洪钟,引人深省。又如“披书若何,与苍黎共兴衰之契;应世所幸,济天下昭文教于今”,这一骈直阐读书之根本意义——“与苍黎共兴衰之契”,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天下书生当有之情怀。同时也表明了“济天下,昭文教”的师范宗旨。学而为苍黎,应世昭文教。从这里可以看出,段维教授虽身在杏坛,然亦具心忧天下之品质。至于这次征文评审标准中,特地把“金句” 拈出来打分是很有意思的。诚然,一篇优秀的辞赋,如果没有一二金句(辞赋界习惯称为警句),恐怕还是不够完美的。人们经常提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牧《阿房宫赋》中警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王勃是才子之笔的景物描写,范仲淹和杜牧是哲理之笔的天下耽思。而段文兼顾这两方面,称得上当代金句的范例。才子之笔如“戗脊飞檐,若赋金乌之翼;喷珠溅玉,是激锦瑟之泉”和“秋涵菊韵,霜梗砥夫子之行;冬聚梅魂,琼花沁谁人之袖”,哲理之笔有“博闻教益纵才情,厚德化人为宗匠”及“自古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富民方策,岂止策于圭金。”由此可见,技艺哲的有机结合,是段文在这次全球征赋中胜出的重要原因。总之,段维教授的《桂子山赋》被我们终评专家组不约而同地推为“状元”,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在主场夺冠,大概也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期盼。在此,祝贺契友段维教授!祝福华中师范大学!
评论家简介
赵薇,云南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辞赋学会副会长,著《赋学微义》专著,被誉为目前最权威最实用的辞赋理论著作。
余仲廉,湖北石首人,哲学博士,诗人、作家、书法理论家和批评家;多所高校教授、校董,珞珈诗派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高校诗歌工作委员会顾问,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名誉会长。著有《行悟人生》《六根弦音》《珞珈情诗》《灵魂的解读》《珞珈山起风了》《乡关何处寻旧梦》《椿萱集》等十几部著作。在《中国书法》《解放军美术》《正信》等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妙笔生花绘风骨 挥亳泼墨写春秋
品《桂子山赋》
一览桂子百廿芳华
字里行间中既体现了华师世纪变迁
也蕴藏着华师始终如一的育人初心
大家又有哪些难忘的华师记忆呢?
你想对120岁的华师说些什么?
快来和小诗一起分享吧~
校史上的今天
▼华大历程||校史上的今天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
强烈推荐
▼120岁的华师,这是为你而作的辞赋!①▼
▼120岁的华师,这是为你而作的辞赋!②▼
华中师范大学为总结学校120年办学成果铸造面向新征程的华师文化而举办的《桂子山赋》全球辞赋征文大赛已落下帷幕快来欣赏一二三等奖作品吧▼这位“桂子山民”心愿实现,捐赠300万支持华师这项事业!▼
“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基金”成立
▷文华百载,“信”好有您!华中师大信管校友会成立!▷好靓,华师劳动者!▷双秩风华启新程!今天,华中师范大学 MPA 校友会成立!
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庄奕 龚笑琳 符广昌 王润润 彭伊玟李彦洁 祝启鑫 莫静薇 赵子豪(实习)陈羽珊(实习)翟梦甜(实习)责任编辑:毛国樨 审校:钟文锐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一起为华师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